100%

卷三百七十一 ◎人事部十二

 

  ○胸

  《说文》曰:膺,胸也。臆,胸骨也。

  《广雅》曰:臆,膺胸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胸,犹啌々气所冲。(啌,许江切。)

  《左传·僖下》曰:魏犨爇僖负羁氏。魏犨伤于胸,公欲杀之而爱其材,使问,且视之。病,将杀之。魏犨束胸见使者曰:"以君之灵,不有宁也。"距跃三百,曲踊三百。乃舍之。

  《论语摘辅象》曰:孔子胸应矩,是谓仪古。

  《春秋演孔图》曰:孔胸文曰:制作定世苻运。

  《春秋后语》曰:荆轲谓樊于期曰:"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,秦王必喜而见臣,臣左手把其袖,右手揕其胸。"

  《汉书》曰:高祖与项羽对军,数羽十罪,羽伏弩射汉王,中胸,高祖诈扪足曰:"虏中吾指。"

  又曰:王莽好反膺高视。

  京房《易妖占》曰:人生子有二胸,民谋其主。

  《帝王世纪》曰:禹母吞神珠,胸坼而生禹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文王洿膺。(许慎注曰:洿,庐也。)

  《南州异物志》曰:獠民亦谓文身国,刻其胸前,作华文以为饰。

  《山海经》曰:结胸国,为人结胸;(郭璞注曰:臆前肤出,如人结喉。)贯胸国,为人胸有窍。

  《世说》曰:王孝伯问王大忱:"阮籍何如司马相如?"王大忱曰:"阮籍胸中垒块,故须酒浇之。"(言同相如,惟有酒异。大忱,小字。)

  《录异传》曰:汉武帝时,苍梧贾雍为豫章太守,有神术,出界讨贼,为贼所杀,失头。雍上马还营,营中咸走来视雍,雍胸语曰:"有头吻佳。"吏涕泣曰:"有头佳。"雍曰:"无亦佳。"言毕遂死。

  《志怪集》曰:石季伦母丧,洛下豪俊赴殡者倾都。王戎亦入,临殡,便见鬼攘臂打捶凿,甚惶惶。有一人当棺立,此鬼披胸陷之,此人即应凿而倒。人便舁去,得病半日死。故世间相傅不宜当棺,由戎所见。

  ○膈

  《说文》曰:胸,心上膈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膈,塞也。膈塞上下,使不与穀气相乱。

  《世说》曰:桓公有主簿,善别酒,有酒辄令先尝。好者谓"青州从事",恶者谓"平原督邮"。青州有齐郡,平原有膈县;"从事"言至脐,"督邮"言至膈上住。

  ○乳

  《广雅》曰:湩谓之乳。

  《说文》曰:湩,乳汁也。(湩,音冻,又竹仲切。)

  《通俗文》曰:乳病曰<疒乇>。(丁故切。)

  《河图》曰:苍帝并乳。(宋均曰:法房星也。)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文王四乳,是为含良。盖法酒旗,布恩舒明。(宋均曰:乳,酒也。)

  《汉书》曰:张苍免相,后口中无齿,食乳,以女子为乳母也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南阳李善,本济阳李玄家奴。玄遭病死,惟有孤孙续有赀千万,奴婢欲谋杀续,分其财产。善夜抱续逃瑕丘界,亲自哺养,乳为生湩,遂至成长。

  《吴书》曰:颍川冯熙使魏,辞意不屈,魏留之。熙玖披迫,乃引刀刺中乳房。上闻嘉之,赐盐米复其门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朱循之,为刘义隆司徒从事中郎,守滑台,安颉围之。其母在家,乳汁忽出,母号恸,告家人曰:"我年老,非复有乳汁之时。今忽如此,儿必没矣。"果以其日为颉所擒。

  又曰:昭成皇帝讳什翼犍,卧则乳至席。

  《齐书》曰:太祖母陈皇后,生太祖二年,乳人乏乳,后梦人以两瓯麻粥与之,觉,乳遂大出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文王四乳,是谓太仁。天下所归,百姓所亲。

  《山海经》曰:形天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,罪葬之常羊山,乃以乳为目,齐为口。

  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蜀郡张宽,字叔文。汉武帝时为侍中,从祠甘泉。至渭桥,有女子浴於渭水,乳长七尺。上怪问之。女曰:"帝后第七车者知我所来。"时宽在第七车,对曰:"天星,主祭祠者,斋戒不严时则女人见。"

  刘欣期《交州记》曰:赵妪者,九真军安县女子也。乳长数尺,不嫁,入山聚群盗,遂攻郡。常着金㩉,踪屐,战退辄张帷幕,与少男通,数十侍侧。刺史吴郡陆胤平之。

  王子年《拾遗录》曰:无老国,其人皆千岁。百岁一老,齿落发秃,又年少妪者乳养,还复若幼稚。

  《神仙服食经》曰:仙药有阳丹、阴丹。阴丹,妇人乳汁也。妇人十五已上,下为月客,有身,月客绝;上为乳汁。

  《养性经》曰:乳者意之府也。

  《世说》曰:王武子烝肫肥美,异常味。武帝怪问:"何由乃尔?"云以人乳饮之。武帝色甚不平,所以饮食未毕便去。

  《异苑》曰:贾充妻郭氏,为人凶妒,生儿黎民,年始二岁。充外入,就乳母抱中呜撮,郭遥见,谓充爱乳妪,即杀之。儿恒啼泣,不饮他乳,经日遂死。郭於是终身无子。

  《唐新语》曰:韩思彦以侍御史巡察于蜀。成都有富商兄弟三人分资,不平,争诉,累年不决。思彦推案数日,令厨者奉乳自饮,以其馀赐争者。窃相语,遂号哭,攀援不解,俱言曰:"侍御岂不以兄弟同乳母耶!"悲号不自胜,请同居如初。

  《相书·许负》曰:乳间阔尺,富贵足寿;乳黑如墨,公侯之相。

  ○腹

  《说文》曰:腹,厚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腹,复也,富也。腹,胃之属。已自裹盛,复于外复之。其中多品,似富者也。自齐己下曰水腹,水汋所聚也。

  又曰:少腹。少,小也,比脐以上为小也。

  《易·说卦》曰:坤为腹。离,其於人也为大腹。

  《尚书·盘庚》曰:今予其敷心腹肾肠,历告尔百姓于朕志。

  《左传·宣十二年》传曰:楚子围萧。司马卯言,号申叔展。叔展曰:"有麦麹乎?"曰:"无"。"有山芎藭乎?"曰:"无。""河鱼腹疾,奈何?"曰:"目於眢井而出之。"

  《国语》曰:叔鱼牛腹,其母叹曰:"必以贿死。"

  《史记》曰:薄姬曰:"昨夜梦苍龙据妾腹。"帝曰:"此贵徵也,吾为汝成之。"一幸生男,是为代王。

  《史记》曰:范雎说秦昭王曰:"伍子胥橐载而出昭门,夜行昼伏,至於陵水,无以糊其口,膝行匍匐,稽首肉袒,鼓腹吹箫,乞食於吴市,卒兴吴国,阖闾为伯。"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光武降铜马,诸将未能信贼,贼亦两心。上敕贼各归勒兵,上轻骑入贼营,贼曰:"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,安得不投死?"

  又曰:帝问东平王苍:"在家何等最乐?"对曰:"为善最乐。"后诏与诸国述之曰:"王言甚大,副其腰腹矣。"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济阴戎良,宇子恭。年十八,为郡门下幹。良仪容佳丽,太守诸葛礼使写书,从者诬良与婢通。良刳腹引出肝肠,示礼赤心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边韶,字孝先。教授数百人。韶口辩,曾昼眠卧,弟子嘲曰:"边孝先,腹便便。懒读书,但欲眠。"韶潜闻之,应之曰:"吾以边为姓,先为字。腹便便,五经笥。但欲眠,思经义。寐与周公通梦,静与孔子同意。师而可嘲,出何典记?"嘲者大惭。

  《魏志》曰:管辂弟展谓辂曰:"大将军待君意厚,冀当富贵。"辂长叹曰:"天与我明才,不与我年寿,恐四十七八间,不见女嫁男娶。吾背无三甲,腹无三壬,此皆不寿之验。"明年四十八卒。

  《吴录》曰:丁固梦腹上生松,赵达谓之曰:"松字十八公。"后果然。(梦门已具。)

  《齐书》曰:高帝为领军,苍梧王深相猜忌,屡欲害帝,常帅数十人直入领军府。时暑热,帝昼卧裸袒。苍梧立帝於室内画腹为射的,自引满,将射之。帝神色不动,敛袂曰:"老臣无罪。"苍梧左右王天恩谏曰:"领军腹大,是佳射堋,而一箭便死,后无可复射,不如髇射之。"乃取髇箭,一发即中帝脐,苍梧投弓于地,大笑曰:"此手如何?"

  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后赵录》曰:佛图澄腹傍有一孔,常以絮塞之。每夜书则拔絮,孔中出光,照於一室。又当斋时,平旦至流水侧,复腹傍孔中引出五藏六腑洗之,讫,还内腹中。

  《老子》曰:虚其心,实其腹。

  又曰:圣人为腹不为目。

  《庄子》曰:夫赫胥氏之时,民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

  《唐子》曰:人君以江海为腹、山为面,如此则不知其量,畏而怀之。

  《帝王世纪》曰:纣刳孕妇之腹中以观其胎。

  《吴越春秋》曰:子胥鞭平王尸三百,右手决其目,左手践其腹。

  京房《易占》曰:人生有二腹,其国分。

  王子年《拾遗录》曰:孙策每梦肠出委地,有神女夜来为其收内腹里,云:"必生才雄之子,方兴吴国。"神女负策母绕吴昌门三匝,曰:"当锡尔此土,鼎足于天下。"

  《谈薮》曰:杨玠娶博陵崔季让女。崔家富图籍,殆将万卷,成婚之后,颇亦游其书斋。既而告人曰:"崔氏书被人盗尽,曾不知觉。"崔遽令检之,玠扪腹曰:"已藏之经笥矣。"

  《世说》曰:郝隆七月七日出,日中仰卧,人问其故,答曰:"我晒腹中书耳。"

  又曰:张磺既贵,有少时宾客来候之。华与共饮,九酝为酣畅,其夜醉眠。张常饮此酒,眠辄使人左右转倒,其夜客卧,忘敕左右,而左右依常为张公转侧。至明起,友人犹不起,视之,酒果穿腹,流床下滂沱。

  又曰:刘真长始见王丞相,时盛暑之月,丞相以腹慰弹棋局曰:"何乃讠匀?"(吴人以吟为讠匀,或作渹,音与郑相近。)刘既出,人问:"见王公如何?"刘曰:未见他异,惟作吴语耳。"

  又曰:郄太尉在京,日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,丞相语郄信曰:"君往东廊下任意选之。"门生归,白郄云:"王家诸郎皆可喜,闻某来觅女婿,咸自矜持,惟有一郎在东床坦腹而食,如不闻。"郄云:"正好。"比访之,乃是逸少,因嫁女与之。

  《俗说》曰:有人指周伯仁腹曰:"此中何有?"答:"此中洪洞,容卿等数百人。"

  ○背

  《说文》曰:背,脊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背,陪也,在后称也。

  《广雅》曰:背谓之骶,(音帝。)背北也。

  《左传·庄公》曰:齐襄公田于贝丘,见大豕,从者曰:"公子彭生也。"公怒曰:"彭生敢见!"射之,豕人立而啼。公惧,坠于车,伤足丧屦。反,诛屦於徒人费。弗得,鞭之,见血。走出,遇贼于门,劫而束之。费曰:"我奚御哉?"袒而示之背,信之。费请先入,伏公而出,斗,死于门中。

  《史记》曰:娄敬说高祖曰:"夫与人斗,不厄其亢、(张晏曰:亢,喉咙也。)拊其背,未能全胜也。今陛下入关而都秦之故地,此亦厄天下之亢而拊其背。"

  又曰: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,说之曰:相君之面,不过封侯;相君之背,贵乃不可言。"

  《汉书》曰:吴王濞,高帝兄仲之子。上患吴会稽轻悍,无壮王镇之,乃立濞为吴王,王三郡五十二城。高祖召濞相之,曰:"尔状有反相。"因拊其背曰:"汉帝后五十年东南有乱,岂非若耶?天下一家,慎无反!"濞顿首曰:"不敢。"

  又曰:武帝过平阳主。既饮,讴者进,帝起更衣,子夫侍尚衣轩中,得幸。还坐欣甚,赐平阳主金千斤。主因奉子夫送入宫。子夫上车,主拊其背曰:"行矣,强饭勉之。即贵,愿无相忘。"玄朔玄年生男据,遂立为皇后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越骑校尉伍子孚怒董卓凶毒,乃朝服怀刃。见卓语毕,辞去,卓送至阁,以手抚其背,孚因出刀刺之,不中。卓自奋得免,呼左右执杀缵。

  《魏略》曰:孟达降,文帝乘小辇,执手,拊其背戏之曰:"卿得无为刘备刺客耶!"

  又曰:太祖丁夫人养刘夫人子修,修亡於穰下,常言:"将我儿杀之!"遂哭泣无节。太祖忿之,遣归家。后太祖就见之,夫人方织,踞机如故。太祖拊其背曰:"顾我共载归乎?"夫人不应。太祖却行户外,遂不应。太祖曰:"真决矣。"遂与之绝。

  《吴志》曰:鲁肃代周瑜,当之陆口,过吕蒙屯下。肃常轻蒙,蒙问肃:"君受重任,与关羽为邻,将何计略,以备不虞?"肃造次应曰:"临时施宜。蒙曰:今东西虽一家,而关羽实熊虎,计安可不豫定?"因为画五策。肃于是越席就之,拊其背曰:"吕子明,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于此!"(子明,蒙之字也。)

  车频《秦书》曰:苻坚生,肩背赤色隐起,状若篆文"付",因吻苻氏。

  又曰:坚背文曰"草付之祥",因吻苻氏。

  《唐书》曰:贞观四年制:决罪人,不得鞭背,以明堂孔穴针灸之所。

  又曰:吕温者,以小吏事崔汉衡。贞玄初,吐蕃背盟,汉衡为吐蕃所虏,将杀之。温趋往以背受刃,吐蕃义之,由是与汉衡俱免。

  《尸子》曰:医竘者,秦之良医,为宣王割痤,为惠王治痔,皆愈。张子之背肿,谓竘曰:"背非吾背也,子制焉。"医竘善治疾,张子委制焉。夫为身与国亦犹此,必有所要制然后治矣。(竘,音扣,又音龋。)

  《孔丛子》曰:仲尼龟背。

  《帝王世纪》曰:简翟浴玄丘之水,燕遗卵吞之,剖背生契。

  《白虎通》曰:《传》称周公背偻,是谓强,后成就周道,辅相幼主。

  又《孙卿子》曰:周公伛,背不伸也。

  《博物志》曰:宋有田夫自曝背於日,其妻曰:"负日之暄,今献必蒙重赏。"田夫曰:"昔人有美戎菽、甘芹子献之乡豪,尝,苦於口,笑而弃之。"

  《论衡》曰:书言齐桓公负妇人以朝诸侯。管仲曰:"吾君背疽疮,不得妇人疮不愈。"此虚也。桓公赡违燎,夜坐以致贤士,岂反以白日负妇人於背乎?

  《幽明录》曰:王子猷先有背疾,子敬疾笃,恒禁来往,闻子敬亡,抚心悲惋,都不一声,背即溃裂。

  ○脊

  《说文》曰:脊,背<月吕>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脊,积也。积续骨节,终上下也。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阳立于三,故人脊三寸而结。(宋均曰:结、节结也。)

  《孝经钩命决》曰:仲尼龟脊。

  《墨子》曰:周宣王杀其臣杜伯,不辜。后三年,王田于圃田。车徒满野,杜伯乘白马素车,衣朱衣朱冠,弓矢射王车上,中心折脊,王殪车中,伏韔而死。(韔,音畅。)

  ○胁

  《说文》曰:骿,并胁也。膀,两胁旁也,从肉,胁声。

  《通俗文》曰:腋下谓之胁。

  《释名》曰:胁,挟也。在两旁,臂所挟也。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阴极於八,故人旁八幹,长八寸。

  又曰:颛顼骈幹,上法月参,集成纪以理阴阳。

  《左传·僖中》曰:晋公子重耳及曹,曹共公闻其骈胁,欲观其裸,浴,薄而观之。

  《公羊传》曰:齐公子彭生送鲁庄公,拉干而杀之也。

  《史记》曰: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须贾,贾使齐,雎从。齐王闻雎辩,赐金及牛酒。须贾以为雎持阴事告齐,既归,以告魏相,魏大怒,使人笞击雎,折胁摺齿。雎佯死,弃于厕。

  《吴志》曰:曹仁攻围甘宁,周瑜救宁,围解,乃渡屯北岸,克期大战。瑜跨马略阵,会流矢中右胁,疮甚,便还。后仁闻瑜卧疮未起,勒兵就阵。瑜乃自舆按行,激扬吏士,仁遂退。

  《晋书》曰:周顗在中朝时能饮一石,及过江,虽醉,每称无对。偶有旧对从北来,顗亦出二石酒共饮,各大醉。及顗醒,使视,客已腐胁而死。

  《世本》曰: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,谓之女嬇(音蒯),生六子,孕而不育。三年,启其左胁,三人出焉;启其右胁,三人出焉。

  王充《论衡》曰:张仪骈胁,卒相秦魏。

  《外国图》曰:大秦国人长胁。

  ○肋

  《释名》曰:肋,勒也,检肋五藏也。

  《广雅》曰:幹谓之肋。

  《竹林七贤论》曰:刘伶尝醉与俗人相忤,其人攘袂而往,必欲欧之。伶顾而笑曰:"鸡肋不足以安尊拳。"

  ○脐

  《说文》曰:脐,肚脐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齐,剂也,肠端之所限剂也。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齐者下流,并会合为齐腹。(宋均曰:齐,中也,四方并凑者也。)

  《左传·庄公》曰:楚文王过邓,邓祁侯享之,三甥曰:"亡邓国者,必此人也。若不早图,后君噬脐。"(若啮腹齐,喻不可及。)

  《后汉书》曰:董卓既诛,乃尸於市。天时始热,卓充肥,脂流於地。守尸吏燃火置卓脐中,光明达曙,如是积日。

  《汉晋阳秋》曰:齐王冏之方盛也,有妇人诣大司马门求寄产,吏诘之。妇人曰:"我截齐罢便去耳。"有识者闻而恶其言。

  《南燕录》曰:慕容德,其母梦日入脐中,昼寝而生德。

  《庄子》曰:支离疏颐隐於脐。

  《笑林》曰:赵伯翁肥大,夏日醉卧,孙儿缘其肚上戏,因以李八九枚内脐中。至后日,李大烂,汁出,乃泣谓家人曰:"我肠烂,将死。"明日李核出,乃知孙儿所内李子也。

  ○腰

  《说文》曰:腰,身中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腰,约也。在体之中,约继大而小也。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腰而上者为天,尊高阳之状;腰而下者为阴,丰厚地之重。数合于四,故腰周四尺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东平宪王苍腰带八围,显宗甚重之。诏曰:"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,王曰为善最乐,其言甚大,副是腰腹矣。"

  又曰:梁冀妻能作折腰步。

  《晋书》曰:陶潜曰:"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人。"

  干宝《晋纪》曰:中书令李丰谋废大将军,世宗使舍人王羡请之。丰来,辞不逊,左右以刀环筑腰死。

  《南史》曰:羊侃有妓张静琬,腰一尺六寸,能掌中舞;孙荆玉能反腰帖地,衔得地上簪。

  《二石伪事》曰:石虎攻中山,得郑略之妹,生二男。更娶崔为妻,至相敬待,无儿。郑复生男,崔求养,郑不许,一月卒病死。郑谗:"崔谓妾多养胡子。"虎时踞胡床于庭中,大怒,索弓箭。崔闻欲杀之,徒跣至虎前曰:"公勿枉杀绐,乞听妾言。"虎不听,但言:"促还坐,无预卿。"崔便去,未至,虎于后射之,中腰而覆。

  《墨子》曰:楚灵王好士细腰,故其臣皆三饭为节,胁息然后带,扶墙然后起。

  《韩子》曰:楚灵王好细腰,国有饿死人。

  《尹子》曰:楚庄王好细腰,一国皆有饥色。

  《西京杂记》曰:赵后体腰柔弱,善行步进止,女弟昭仪不能及也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三百七十二 ◎人事部十三

 

  ○髀股

  《说文》曰:髀,股外也。又曰:股,髀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髀,卑也,在下称也;股,固也,为强固也。

  《易·说》:卦曰:《巽》为股。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髀之为言歧也。阴二,故人两髀。

  《尚书·咎繇谟》:帝曰:"臣作朕股肱耳目。"

  《左传·僖中》曰:宋公及楚人战于泓,宋公既成列,楚人未济。司马曰:"彼众我寡,及其未济也,请击之。"公曰:"不可。"既阵而后击之,宋师败绩,公伤股。

  又《襄四年》曰:齐侯袭莒门于且于,(且于,莒邑。)伤股而退。

  又《襄二十五年》曰:崔杼之乱。甲兴,公登台而请,弗许。公逾墙。又射之,中股。

  又《哀下》曰:卫石圃攻公,公逾于北方而坠,折股。

  《战国策》曰:苏秦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踵。

  《汉书》曰:高祖股上有七十二黑子。

  又曰: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。家贫无以自通,乃早扫齐舍。人门,因得自进。及灌婴责其劝齐王反状,勃曰:"失火之家,岂暇先言大人,然后救火乎?"因退,股战不能言。婴曰:"人谓勃勇,庸妄人耳,何能为乎?"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耿弇击张步于东城,飞矢中弇股,以手中刀截之,军中无知者。

  《魏志》曰:诸葛亮军退,司马宣王使张郃追之。郃曰:"军法,围城必阙,归军勿追。"宣王不听,郃不得已逐之,蜀军乘高布伏,弓弩乱发,矢中郃髀股。

  《江表传》曰:孙策攻苲融,为流矢中,伤股,不能乘马,因自舆还。

  《九州春秋》曰:刘备奔荆州,刘表甚敬礼之。备作上客数年,尝于坐中起,至厕,见髀里肉生,流涕还坐。表问备,备曰:"昔年尝身不离鞍,髀肉皆消,今不复骑,髀里生肉,日月若驰,老将至矣,而功业不立,是以悲耳。"

  《晋中兴书》曰:王恭败,单马奔曲阿,不堪久骑,两髀生疮,不能复去。曲阿人殷礭以船载之,为胡浦尉所得。

  《三国典略》曰:后周卢昌期、祖英伯反,宇文神举讨平之。神举以英伯壮节,欲令宽赦,军人已割其髀肉如鹅卵矣,英伯颜色不变,遂遣诛之。

  《唐书》曰:李勣初平王世充,获其故人单雄信。勣表称其武艺,请以官爵赎之,高祖不许。临将就戮,勣对之号恸,割股肉以啖之曰:"生死永诀。"

  《典略》曰:王苻字节信,安定人,渡辽将军皇甫规去官归安定,有人前以货买雁门太守者亦去官归,书刺从规,规卧不迎,使呼入。既坐,问啖雁美乎?又以其刺刮髀,闻苻至,大礼之。

  段龟龙《凉州记》曰:隐王张美人,年色壮艳,出家为道。吕隆逼之。张自投门楼,双股顿折。口诵经,色自若,俄而死。

  《太公金匮》曰:武王伐殷,丁侯不朝,尚父乃引画丁侯射之。丁侯病,遣使请臣,尚父乃以十干日别去箭,丁侯病乃愈。四夷闻,皆惧,越裳氏献白鸟也。

  《山海经》曰:长股国为人常被发,一曰长脚。

  范注方曰:青龙中,司徒吏颜奋女苦风,一髀偏枯。农犊民为穿地作坑,取鸡矢、荆叶燃之,令烟,内胫坑中,视虫出,长尺,头尾赤,病愈。

  ○臀

  《广雅》曰:臀,谓之脽,亦谓脺。(雎,音谁。臎,音翠。)

  《释名》曰:臀,鄂也。高厚有殿鄂也。

  《周易·困卦·初六》曰:臀困于株木,入于幽谷,三岁不觌,凶。

  又《姤卦》曰:臀无肤,其行次且。

  《国语》曰:晋成公之生,其母梦神规其臀以黑,曰:"使有晋国。"故名之黑臀。

  ○膝

  《释名》曰:膝,申也,可屈申也。膝头曰。,圆也,因形圆而名之。

  《礼记·檀弓下》曰:穆公问子思曰:"为旧君反服,古欤?"子思曰:"古之君子,进人以礼,退人以礼;今之君子,进人若将加诸膝,退人若将坠诸渊。无为戎首,不亦善乎?又何反服之礼之有?"

  《孝经》曰:故亲生之膝下,以养父母曰严。

  《史记》曰:卫鞅复见孝公,与语,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。

  《魏志》曰:朱建平善相马,文帝将出,取马入。建平曰:"此马之相,今日死矣。"文帝将乘马,马恶衣香,啮帝膝,帝大怒,即使杀之。

  又曰:诸葛亮复出歧山。诏张郃督诸将至木门,与亮军交战,飞矢中郃右膝,薨。

  又曰:苏则与董昭俱为侍中,昭尝枕则膝卧,则推下之,曰:"苏则膝非佞人之枕。"

  又曰:锺繇有膝疾,拜起不便,常舆车上钓拢

  《魏略》曰:初,袁熙纳甄后,熙出行在幽州,后留侍姑。及邺城破,袁绍妻及后坐堂上,文帝入绍舍,后怖,以头伏姑膝上,文帝谓曰:"袁夫人令新妇举头。"姑乃捧后令仰,帝就视,颜色非凡,称叹之。太祖闻,遂为迎之。

  又曰:诸葛亮在荆州,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玄、徐玄直,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。三人务于精熟,而亮独观其大略,每晨夜从容,常抱膝长啸,而谓三人曰:"卿诸人仕进可至郡守刺史。"三人问其所至,亮但笑而不言。

  《三国典略》曰:王僧辩平侯景,或谓僧辩曰:"朝士来者,孰当先至?"僧辩曰:"其周弘正乎?"俄而,弘正与弟弘让自拔迎军,僧辩甚喜,谓之曰:"公可坐膝上。"弘正对曰:"可谓加诸膝也,老夫何足当之?"

  《庄子》曰:黄帝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,间居三月,复往邀之,广成子南首而卧,黄帝从下风,膝行而进。

  《列女传》曰:桀日夜与啮嬉及宫人饮酒,常置啮嬉于膝上,听用其言。

  黄帝《素问》曰:膝者,筋之府。

  ○胫

  《说文》曰:胫,胻也。(胻,胡郎切。)

  《释名》曰:胫,茎也,直而长,似物茎。

  《尚书·泰誓》曰:商王受斮朝涉之胫。(孔安国注曰:冬月见朝涉水者,谓其胫耐寒,斩视之。)

  《论语·宪问》曰:原壤夷俟。孔子曰:"幼而不逊悌,长而无述焉。老而不死,是为贼!"以杖叩其胫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马援击西羌,中流矢,贯胫,帝以玺书劳之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淳于恭养兄崇孤而教诲学问,时不如意辄呼责,数以捶自击其胫,欲感之。儿惭负,不敢复有过。

  《魏略》曰:北丁零有马胫国,声似雁鹜,从膝胫以下生马蹄,走疾于马。

  《正部》曰:夏禹治水,腓无胈,胫无毛。

  《山海经》曰:交胫国为人交胫。(郭璞注曰:脚胫相交,所谓交趾也。)有赤胫民。赤水之东有长胫之国。

  ○腓胀

  《说文》曰:腨,腓胀也。(腨,市兖切。腓,苻非切。胀,直良切。)

  《易·艮卦》曰:六二,艮其腓。

  又《咸卦六二》曰:咸其腓,凶,居则吉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马援为陇西太守,击羌,中矢,贯腓胀,上闻,赐羊三千、牛三百头以养病。

  《山海经》曰:无之国,为人无。(郭璞曰:胀胀。,音启,又公弟切。)

  《韩子》曰:晋平公与唐彦坐而出,叔向入,公曳一足,叔向问之,公曰:"向吾侍唐子,肽未足痺而不可伸。"

  ○足

  《尔雅》曰:趾,足也。

  《说文》曰:足在下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脚,却也,以其坐时却在后也。

  《易·说卦》曰:震为足。

  《尚书·说命》曰:若跣弗视地,厥足用伤。

  《礼记·玉藻》曰:足容重。(举欲迟也。)

  又《祭义》曰: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,数月不出,犹有忧色。门弟子曰:"夫子之足瘳矣,数月不出,犹有忧色,何也?"乐正子春曰:"父母全而生之,子全而归之,可谓孝矣。不亏其体,不辱其身,可谓全矣。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。今幽吸孝之道,予是以有忧色也。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,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,是故道而不径,舟而不游,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而行危殆。"

  《左传·庄公》曰: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,刖强鉏。君子谓强鉏不能卫其足。

  又《庄公八年》曰:齐乱,杀孟阳于床。曰:"非君也,不类。"见公之足于户下,遂弑之。

  又《成下》曰:齐刖鲍牵,仲尼曰:"鲍庄子之知不如葵,葵犹能卫其足。"(言鲍牵居乱不能危行言逊。)

  又《昭七年》曰: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,嬖人婤姶生孟絷。孟絷之足不良能行。(跛也。婤,音周;姶,乌合切。)

  又《哀下》曰:卫侯与诸大夫饮酒,褚师声子袜而登席,公怒曰:"必断而足。"(事具手部。)

  《穀梁传·定公》:公会齐侯于夹谷,孔子曰:"笑君者罪当死,使司马行法焉。"手足异门而出。

  《史记》曰:韩信使人言齐伪诈多变,愿吻假王,汉王大怒,张良、陈平蹑汉王足,因附耳语曰:"汉方不利,宁能禁信之王乎?"

  《汉书》曰:汉王、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间,汉王数羽十罪,羽大怒,伏弩射中汉王。汉王伤胸,乃扪足曰:"虏中吾指。"

  又曰:张汤所爱史鲁谒居病卧闾里主人,汤自往视病,为谒居摩足。

  又曰:昭帝立,遣李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。单于置酒,政等见陵,未得私语,即目视陵,而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,阴喻之,言可归汉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李固足下有龟文。

  《续汉书》曰:杨彪见汉祚将终,遂称脚挛,不复行,积十馀年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陶侃为荆州,杜弢(间韬。)将王真遥语,真横脚马上,侃说曰:"杜弢为益州刺史,盗用库金,父死不奔丧。君本佳人,何随之?天下无白头贼也。"真闻,下其脚,辞又顺。侃知其意,使降人喻真,真乞得先信,乃截发为信。蜀贼粮尽,真既降,而走。

  《晋书》曰:陶潜无履,江州刺史王弘顾左右,为之造履,左右请履度,潜便于座伸足令度焉。弘要之还州,问其所乘,答云:"素有脚病,向来篮舆亦足自反。"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舆之。

  《三十国春秋》曰:王济尝与武帝棋,济伸脚在局下,因问孙皓曰:"闻君生剥人面皮,何也?"皓曰:"见人臣无礼于其君者,则剥之。"武子大惭,遽缩脚。

  《晋阳秋》曰:周顗既遇害,王彬告之甚哀,敦怒曰:"周伯仁凡人遇汝,何为如此?"彬曰:"伯仁长者,君之亲友在朝,虽无蹇谔,亦无所阿党,且加之极刑,何痛如之。"左右见敦盛怒,窃劝跪谢。彬曰:"脚痛不能跪拜。"敦复曰:"脚痛孰与颈痛。"咸为失色。

  《续晋阳秋》曰:习凿齿以脚病废于里巷。苻坚灭樊邓。素闻其名,与释道安俱舆而致焉。与语大悦。以其蹇疾,裁堪半丁,与诸镇书曰:"晋氏平吴,利在二陆;今破汉南,得士一人半耳。"

  《三国典略》曰:侯景左足上有肉瘤,其状如龟。战庆克捷,瘤则隐起;如其不胜,瘤则低下;及奔败,瘤陷肉中。

  《唐书》曰:工部尚书贾直言父道冲,以伎术待诏翰林,因言事获罪于代宗皇帝,诏逐之,赐鸩于路。直言伪令其父拜四方,辞上下神祇,伺使者视稍怠,即取其鸩以饮,遂迷仆而死。明日,鸩泄于足而后复苏。代宗闻之,减父罪,直言亦自此病躄。

  《家语》曰:南宫縚(音韬。)见孔子,未尝越履,往来过之,足不履影。

  《老子》曰: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
  《韩子》曰: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之中,献之武王。武王使玉人相之,曰:"石也。"刖其左足。武王薨,文王即位,又奉献之。玉人相之曰:"石也。"刖其右足。成王即位,和抱其璞哭于楚山之下,三日三夜,泣尽,继之以血。王使玉人理之,得宝焉,名曰和氏璧。

  又曰:鲁哀公问孔子曰:"吾闻夔一足,信乎?"对曰:"夔,人也,独通于声。尧曰夔一而足矣,使为乐正。"

  又曰:晋平公与唐彦坐而出,叔向入,公曳一足,叔向问之。公曰:"吾待唐子,肽未足痹而不敢申。"叔向不悦。公曰:"子欲贵,吾爵子;子欲富,吾禄子。夫唐先生无欲也,非正坐,吾无以养之。"

  《三辅旧事》曰:武帝发兵攻卫太子,连斗五日,白虎阙前沟中血没足。

  《吴越春秋》曰:越王念吴欲复怨,非一旦也。苦思劳心,夜以接日。足凊则渍之以水,冬寒则抱冰,夏热则握火。愁心苦志,县胆于户,出入尝之,不绝于口。

  《帝王世纪》曰:大禹右足文履已字。

  《抱朴子》曰:老君足下有八卦。

  《穆天子传》曰:至于巨蒐氏,巨蒐之人乃献白鹤之血以饮天子,且具牛马之湩,(湩,乳也。今江南人多呼乳为湩,音寒冻之冻。)以洗天子之足。

  《山海经》曰:柔利国为人,一手,反膝曲足。一曰留利之国,人足反折。跛踵国,其为两足皆大。(郭璞注曰:"其人行足跟不着地也。")

  《周书》曰:晋平公使师旷见太子晋曰:"吾闻王子之语高于太山,夜寐昼居不安,不远道愿一言。"王子曰:"吾闻太师将来,吾心甚喜。既以见君子,喜而又惧。吾甚年少,见子而慑,尽忘吾度。"师旷束躅其足曰:"善哉,善哉!"王子曰:"太师何举足骤?"师旷曰:"天寒足跔,(居劬切。)是以数也。"王子曰:"请入坐。"遂席弦琴,师旷歌无射。

  《濑乡记》:李母碑曰:老子足蹈二五。

  《西京杂记》曰:广川王发栾书冢柩,明器朽烂无馀,有一白狐见人惊走,左右逐戟之,不能得,伤其左脚。夕,王梦一丈夫须眉尽白,来谓王曰:"何故伤吾左脚?"仍以杖击王左脚。王觉左脚肿痛,生疮,至死不馋拢

  王子年《拾遗录》曰:周昭王梦羽人遗药,以之涂足,则飞上天,万里之外。

  萧广济《孝子传》曰:五郡孝子者,中山、常山、魏郡、钜鹿、赵国人也。少去乡里,孤无父母相随,于卫国因结兄弟,长玄重,次仲重,次叔仲,次季仲,次稚重,期夕相事,财三千万。于空城中见一老姥,兄弟下车再拜曰:"愿为母。"母许焉。积二十四年,母得病,口不能言。五子乃仰天叹:"愿使我母语。"即便得语,谓五子曰:"吾太原断恤猛女,嫁同县张文贤,死亡。我男儿名焉,遗七岁,值乱亡失,心前有七星,右足有黑识。"语未竟而卒。五子送丧,会朝歌长晨出,亡其记囊,疑五子所窃,收得三重。诣河内告枉,具言始末,太守号哭曰:"生不识父,与母相失,痛不自聊,知近为五子所养。"驰使放三重。

  《会稽典录》曰:黄昌为蜀郡太守。初,昌为州书佐,妇宁于家,遇贼,遂流转入蜀,为民妻。其子犯法,乃诣昌,昌疑不类蜀人,因问所由。对曰:"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,州书佐黄昌妻,尝归家,为贼所略,遂至于此。"昌惊呼,前谓曰:"何以识黄昌?""左足心有黑子,常言当为二千石。"乃出足示之,相持悲泣,还为夫妻。

  《楚辞·卜居》曰:渔父鼓枻歌曰:"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"

  ○踝

  《释名》曰:踝,跖踝踊也。亦因其形踝踝也。足后曰跟,在下旁着地。踵,聚也,上体之所锺聚也。

  《史记》曰:苏秦握锥自厉,流血至踝。

  《英雄记》曰:向诩坐板床,有两踝处入板中二寸许。

  《陆机别传》曰:孟玖欺成都王颍曰:"陆机司马孙承,备知机情,可考验也。"颍于是收承父子五人,考掠备加,踝骨皆脱出,终不诬机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三百七十三 ◎人事部一十四

 

  ○毛

  《释名》曰:毛,貌也,冒也,在表,所以别形貌,且以自覆冒也。

  《左传·僖中》曰:君子不禽二毛。(二毛,头白有二色。)

  又《襄二十六年》曰: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,弃诸堤下。共姬之妾取以入,名之曰弃。长而美。

  《汉书》曰:宣帝身足下有毛,卧居,数有光耀。(师古曰:遍身及足下生有毛。)

  《列子》曰:禽子问杨朱曰:"去子体一毛以济一世,为之乎?"杨子曰:"世故非一毛所济。"出以语孟孙,孟孙曰:"积一毛以成肌肤,积肌肤以成一节。一毛故万分之一物,奈何轻之?"

  《山海经》曰:毛民为人身生毛。(郭璞注曰:临海东南海中有毛人,晋永嘉四年得之也。)

  《列仙传》曰:偓(于角切。)佺(此缘切。)食松实,形体生毛,长数寸。

  又曰:毛女字玉名姜,在华阴山,世世见之,形体生毛。所止岩中恒有鼓琴声,自称秦皇时宫人也。

  《神仙传》:刘根学道入嵩高山石室中,冬夏不衣,身毛长三尺。

  《神异经》曰:八荒中有毛人,长七八尺,身形头上皆毛。毛如狝猴,长尺馀。见人则口开吐舌,名髯公,一名髯猑。(音昆。)

  《寻阳记》曰:桓穆遣人寻庐山,下岭见毛人,长大,体悉毛,语不可解。山居道士亦时见此。

  《临海异物志》曰:毛人洲在张屿,毛长短如熊。周绰得毛人,送诣秣陵。

  ○发

  《释名》曰:发,拔也,拔擢而出。

  《归藏启筮》曰:共工人面蛇身朱发。

  《易·说卦》曰:巽,其於人也,为寡发。

  《毛诗·鄘·柏舟》曰:鬒发如云,不屑髢也。(鬒,黑发也。如云,言美长也。)

  又《鱼藻·都人士》曰:彼都人士,台笠缁撮。彼君子女,绸直如发。(其情性密致,操行正直,发之本末,无隆杀之。)彼都人士,垂带而厉。彼君子女,卷发如虿。(虿,螫虫也,尾赤,捷然似妇人发末曲上卷然。)

  又《采绿》曰:终朝采绿,不盈一掬。予发曲局,薄言归沐。(局,卷也。妇人夫不在则不容饰,今曲卷其发,忧思之甚也。)

  《礼斗威仪》曰:君乘木而王,为人美发。

  《左传·僖中》曰:初,平王东迁,辛有適伊川,见被发而祭于野者,曰:"不及百年,此其戎乎!其礼先亡矣。"僖公二十二年,秦、晋迁陆浑之戎於伊川。

  又《昭三年》曰:齐侯田于莒,卢蒲嫳见,泣且请曰:"余发如此种种,余奚能为?"(嫳,庆封之党,种种短也,放之于境,自言衰老,不能复为。嫳,普篾切,)公曰:"诺。"子雅曰:"彼其发短而心甚长,其或寝处我矣。"

  又《昭二十八年》曰:昔有仍氏生女,黰黑(有仍,古诸侯也。美发为黰。)而甚美,光可鉴(有仍,古诸侯也。美发为鬒。)名曰玄妻。(以发黑故。)

  又《哀上》曰:公会吴子伐齐。将战,公孙夏命其徒歌《虞殡》。(虞殡,送葬歌曲示死也。)陈子行命其徒具唅玉。(含玉,以示必死。)公孙挥命其徒曰:"人寻约,吴发短。"(约,绳也。八尺为寻。吴发短,欲以绳贯其首。)

  又《哀上》曰:太伯端委以治周礼,仲雍嗣之,断发文身,祼以为饰,岂礼也哉?

  又《哀下》曰:初,卫侯自城上见巳氏之妻,发美,使髡之,以为吕姜髢。(吕姜,庄公夫人。髢,发也。)

  《穀梁传·哀公》曰:吴夷狄之国,断发文身。(断发,避蛟龙也。)

  《论语·宪问》曰:子曰: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

  《孝经》曰: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

  《史记》曰:箕子谏纣不听,乃被发佯狂为奴。

  又曰: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须贾,贾使齐,雎从。齐王闻雎辩,赐金及牛酒。须贾以为雎持阴事告齐。既归,以告魏相。魏相魏齐大怒,使笞击范雎。雎既相秦,号曰张禄,而魏弗知。使须贾於秦,雎谓贾曰:"汝罪有几?"曰:"擢贾之发,续贾之罪,未足也。"

  又曰:太伯、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傅昌,二人亡如荆蛮,文身断发,以让季历。

  又曰:蔺相如使秦。相如持璧却立倚柱,怒发上穿冠。

  又曰:卫皇后字子夫,与武帝侍衣得幸。头解,上见其发鬓,悦之,因立为后。

  《汉书》曰: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。始以强壮出使,乃还M袖鬓尽白。

  又《王莽传》曰:更始玄年,置百官,莽闻之愈恐,欲外示自安,乃染其发鬓。

  《楚汉春秋》曰:上败彭城,薛人丁固追上,上被发而顾曰:"丁公何相急之甚。"乃骂而去。上即位,欲陈功,上曰:"使项失天下,是子也。为人臣两心,非忠也。"下吏笞杀之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明德马后美发,为四起大髻,但以发成,尚有馀,绕髻三匝。

  又曰:和熹邓后六岁,诸兄持后发,后曰:"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何弄人发乎?"

  又曰:刘盆子年十五,被发徒跣,卒见众,拜,恐怖啼泣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汝南李光,字伯明,为兖州。母亡后归,视床处,得亡母乱发,光持悲号,气绝复续。

  又曰:献帝幸弘农,郭汜虏略百官妇女有美发者,皆断取之。

  又曰:曹操逼献帝废伏后,以尚书令华歆、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。后闭户藏壁中,歆就牵后出。时帝在外殿,后被发徒跣行,泣过,诀曰:"不能复相活耶!"帝曰:"我亦不知命在何时?"

  《魏志》曰:曹仁讨关羽於樊,于禁助仁。秋,大霖雨,汉水溢,禁等军没,禁遂降吴。文帝践祚,权遣还,引见,禁鬓发皓白,形容憔悴,拜安远将军。欲遣使吴,先令谒高陵,帝预於陵屋图禁降伏之状,禁见,惭恚发疾薨。

  《魏略》曰:明帝既嗣立,追痛甄后之薨。故郭太后以忧暴崩。甄后临没,以帝属李夫人。夫人说甄后见谮之祸,不获大敛,被发覆面,帝哀恨流涕,命殡葬太后,皆如甄后故事。

  《魏氏春秋》曰:明帝天姿秀出,立发委地,口吃少言,而沉毅好断。

  《吴志》曰:留赞为将,临敌必被发叫天,自抗音而歌,左右应之,战无不捷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陶侃为吏,鄱阳孝廉与亲人过侃宿,母截发以供宾。诸客叹曰:"非贤母不生此子也。"

  又曰: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年,而发早白,上问故,对曰:"松柏之姿,经霜犹茂;蒲柳之质,望风先凋。"

  又曰:初,武帝未为世子,文帝问裴秀曰:"人有相不?"秀曰:"中抚军垂发至地,伸手过膝,非人臣之相也。"

  又曰:故中牟令苏韶,字孝先。咸宁初,亡诸子,迎丧至襄城。第九子节梦见卤簿行列甚肃,见诏曰:"卿犯卤簿,应髡刑。"节俯受剔,觉循见头发,视截如指大。后又梦见韶截之。节素美发,五截而尽。

  沈约《宋书》曰:临川王义庆招集文士,何长瑜自国侍郎至平西记室参军。常於江陵寄书与宗人何勖,以韵语序义庆州府僚佐云:"陆展染鬓发,欲以媚侧室。青青不解久,星星行复出。"

  《北齐书》:王琳,字子衡,山阴人也。琳体貌闲雅M袖垂委地。

  《齐书》曰:徐寅尝有罪,系旦日原之,而发皓白。武帝问其故,曰:"臣思愆於内,而发变於外。"当时称之。

  《唐书》曰:高祖窦皇后,生而发垂过颈;三岁,发与身齐。

  又曰:龟兹国,男女皆剪发,垂与项齐。惟王不剪发。新罗国,其妇人发绕头,以彩为饰,发甚长美。

  《家语》曰:颜回,鲁人,字子渊。年二十九,发早白。

  《韩子》曰:文公时,宰人上炙而发绕之。(事具"炙"门。)

  又曰:昔齐桓宫中有三市,妇倡三百,被发而御妇人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万术曰:"理发灶前,妇安夫家。"

  《帝王世纪》曰:老聘初生而发白,故号老子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殷汤克夏而大旱,汤乃以身祷於桑林,剪其发,自以为牺牲,祈福於上帝。

  《山海经》曰:修般民、白民,其人被发。

  《曹瞒传》曰:太祖尝行过麦中,令士卒无败麦,犯者死。骑士皆下马,持麦以相付。时太祖马腾入麦中,太祖曰:"制法而自犯之,何以帅下?然孤为军帅,不可杀,请自刑。"因援剑割发置地。

  《许逵别传》曰:蓟子训,齐人,有神术。人发白者请子训,但与对坐共语,宿昔间,发皆黑。

  《樊英别传》曰:英被发,忽拔刀斫舍中,妻问故,曰:"郄生道遇钞。"郄生还云:"道遇贼,赖被发老人相救得全。"郄生名巡,字仲信,陈郡夏阳人,能傅英业。

  《黄庭经》曰:发神名苍华。

  《列仙传》曰:容成公、黄帝善补导事,发白更黑。宁先生、稷丘君发白更黑。宁先生被发,鼓琴,赤斧饵丹砂,毛发皆赤。阮丘被发覆耳。成璜道士儿丘与老子《黄庭经》,读三遍通之,俱入浮阳山,白发更黑,须长三尺馀。

  《神异经》曰:东荒山中有大石室,东王公居之,长一丈,头发皓白,身人形而虎尾,与一玉女更投壶。

  又曰:西方有人焉,不饮不食,被发东走,已往复来。其妇恒追掔录之,不肯听止。妇头亦被发,名曰狂,一名颠,一名覆。此人夫妻与天地俱生,狂走东西,以投昼夜。

  《异苑》曰:有人误吞发,便得病,但欲咽猪脂。张口时,喉中有一头出受膏,乃取小钩饵而引之,得一物,长三尺馀,其形似蛇而悉是脂。县於屋间,旬日融尽,惟发宰缮。

  《列女传》曰:吴伯阳妻顾昭君早寡,剪发以明志。

  又曰:乐羊学书,其妻贞义,截发以供其费。

  又曰:广汉冯季宰妻者,李氏之女,名珥字进,早寡无嗣,奉养继姑,守心纯固,以义自防。珥母愍其孤苦,阴有所许,珥断发自明,乡人称之。

  《陈留风俗传》曰:小黄县者,宋地阳武东黄乡也。因黄水以名县。沛公起兵野战,丧皇妣于黄乡。天下平定,乃使使者梓棺招魂幽野,於是丹蛇在水,自洒濯入梓棺,其浴处有遗发,故谥曰昭灵夫人。

  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蜀郡公乘会妻,同县张氏女也。会早卒,后欲问者,女乃断发割耳,以明不嫁。

  车频《秦书》曰:苻坚建玄十八年,新罗国献美女。国在百济东,其人多美发,发长丈馀。

  《林邑国记》曰:朱崖人多长发,汉时郡守贪残,缚妇女,割头取发,由是叛乱,不复宾伏。

  《广志》曰:黄头夷,发黄如苕帚。

  戴延之《西征记》曰:陕县大城西北角,水漫涌起,勃郁方数十丈,有如物居水中。父老云,铜翁仲头发常与水齐。晋军至,发不复出,惟见水黑,嗟嗟有声,声闻数里。翁仲本在大司马门外,为贼所徙,至此而没。

  《谭薮》曰:后魏卢景裕生而头发白,有四十九茎,因名曰白头。

  王子年《拾遗录》曰:帝喾高辛氏,娶於诹氏女,女生而发与足齐,坠地能言,乃纳於帝。

  又曰:张仪、苏秦二人共递剪发以相活,或佣力写书,行遇圣人之文,无以题记,则以墨画於掌内及股里,夜还更以竹写之。

  晋左思《白发赋》曰:星星白发,生於鬓垂。虽非青蝇,秽我光仪。策名观国,以此见疵,将拔将镊,好爵是縻。白发将拔,惄然自诉。禀命不幸,值君年暮;逼迫秋霜,生而皓素;如览明镜,惕然见恶;朝生昼拔,何罪之故。观橘观柚,一皓一晔,贵其素华,匪尚绿叶。愿戢子手,摄子之镊,咨尔白发,观世之涂。靡不追荣,贵磺贱枯。赫赫阊阖,蔼蔼紫庐。弱冠来仕,童髦献谟。甘罗乘轩,子奇剖苻。英英终贾,高论云衢。拔白就黑,此自在吾。白发临拔,瞋目号呼:何我之冤,何子之愚!甘罗自以辩慧见称,不以发黑而名著;贾生自以良才见异,不以厚鬓而获举。闻之先民,国用老成。二老归周,周道肃清。四皓佐汉,汉德光明,何必去我,然后要荣。咨尔白发,事各有以,尔之所言,非不有理。曩尊耆耋,今薄旧齿。皤皤荣期,皓首田里,虽有二毛,河清难俟。随时之宜,见叹孔子,白发辞尽,誓以固泅拢昔临玉颜,今从飞碰拢发肤至昵,尚不克终。聊用拟辞,比之《国风》。

  ○鬓

  《说文》曰:鬓,颊发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其上鐐袖曰鬓。鬓,宾也,宾崖也,为面额之崖岸也。

  《晋书》曰:魏造凌云殿,榜未题,匠误钉之,使韦仲将县橙书之。比讫,发鬓尽白,还戒子孙,宜绝此法。(撜,音镫。)

  《神仙传》曰:蓟子训,乡曲诸老鬓发白者,使宿昔之间皆黑。

  崔豹《古今注》曰: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,有莫琼树、薛夜来、陈尚衣、陈巧笑。琼树始制为蝉鬓,望之缥缈如蝉翼,故曰蝉鬓。

  《述异记》曰:尹雄年九十,左鬓生角长半寸。

  吴质表曰:质已四十三矣,白发生鬓。

  ○髻

  《说文》曰:髻,结发也。

  《汉书》曰:尉他魋髻。(服虔注曰:今兵推头结也。)

  《续汉书·五行志》曰:桓帝玄嘉中,京师妇女作堕马髻。堕马髻者,侧在一边,自梁冀家所为,京师皆效。天戒若曰:"冀妇女将收捕,吏卒顿曳,令髻倾邪。"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梁鸿妻椎髻,着布衣,操作具而前。鸿大喜曰:"此真梁鸿妻也,能奉我矣。"字之曰德曜,名孟光。

  又曰:马廖上表长乐宫曰:"长安语曰: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一尺。"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贾后作颉子髻。太子见颉子象。(干宝《晋纪》曰:初,贾后造首紒,以缯缚其髻,天下化之,名颉子髻也。紒,户计切。)

  《搜神记》曰:玄康中,妇人结髻者既成,以缯急束其环,名曰缬子髻。始自中宫,天下翕然化之。及其末年,有愍怀之事。

  《唐书》曰:田悦既败,谓其下曰:"吾不能自刭,公当斩吾首以取功勋。"众皆怜之曰:"死生以之。"悦曰:"吾虽死,宁忘厚意於城下乎?"乃自割一髻,以为要誓。於是将士各断其发,结为兄弟,誓同生死。

  《唐书》曰:中天竺国人,皆为螺髻於顶,馀发剪之使拳。

  《世说》曰:王昙孙年十四便歌,谢公召至,昙孙作两丸发。

  《梁冀别传》曰:冀未诛时,妇人作不聊生髻。

  《神仙传》曰:麻姑至蔡经家,是好女子,年十八许,作髻,馀发散垂之至腰。

  枚乘《梁苑园赋》曰:若乃采桑之妇,连袖方路,摩陀长髻,便娟数顾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三百七十四 ◎人事部十五

 

  ○髭

  《释名》曰:口上曰髭,髭,姿也,为姿容之美色。

  《说文》曰:髭,口上须也。

  《左传·昭二十六年》曰:王子朝使告诸侯曰:"在定王六年,秦人降妖,曰周其有髭王,亦克能修其职。至於灵王,生而有髭。王甚神圣,无恶於诸侯。"

  班固《幽通赋注》曰:卫蒯聩乱,子羔灭髭鬓,衣妇人衣逃,得出。曰:"父子争国,吾何为其间乎?"

  ○须髯

  《释名》曰:颐下曰须。须,秀也,物成乃秀,人成而须生也。亦取须体长而后生也。在颊耳旁曰髯,随口动摇,髯髯然也。

  《说文》曰:须,面上毛也。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发精散为须髯。

  《左传·宣二年》曰:宋城,华玄为植,(植,将主也。)巡功。城者讴曰:"于思于思,弃甲复来。"(于思,多髯之貌。)

  《左传·昭七年》曰:楚子享公于新台,使长鬛者相。(发,须也。欲光夸鲁侯。)

  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曰:吴伐楚,战于长岸。大败吴师,获其乘舟馀皇。(余皇,舟名。)吴公子光请於众曰:"丧先王之乘舟,岂惟光之罪,众亦有焉。请藉取之,以救死。"(藉众之力,以取舟也。)使长鬛者三人,(长鬛者,多髯,与吴异形状,诈为楚人也。)潜伏於舟侧,曰:"我呼馀皇,则对。"师夜从之。三呼,皆迭对。楚人从而杀之,楚师乱,吴人大败之,取馀皇以归。(言光有谋也。)

  《史记》曰:秦太后拔嫪毐须眉,为宦者。

  又曰:汉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,美须髯。

  《汉书》曰:霍光长七尺三寸,白晳,疏眉目,美须。

  又曰:朱博为琅琊太守,曹掾吏皆移病卧。博问其故,对曰:"故事,二千石新到,遣吏存问致意,乃敢就职。"博奋髯抵几曰:"观齐儿欲以此为俗耶!"乃行罢诸病吏,白巾走出府门。郡中大惊。

  又《王莽传》曰:莽闻汉兵起,愈恐,欲外示自安,染其须发,进天下所徵淑女备嫔御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吴良为东平王所荐,诏曰:"前见良头须皎然,衣冠甚伟,求贤助国,宰相之职,今以良为议郎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岑彭、吴汉围隗嚣於西城,公孙述将李育守上邽,帝留盖延、耿弇围之。车驾东归,敕彭书曰:"两城若下,便可将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即平陇,复望蜀。每一发兵,头须为白。"

  又曰:温序拜谒者,迁护羌校尉。序行部至襄武,为隗嚣将苟宇所拘劫,宇谓序曰:"子若与我并虑同力,天下可图也。"序大怒,叱宇,因以节挝杀人。宇曰:"此义士死节,可赐以剑。"序受剑,衔须於口,顾左右曰:"既为贼所逼杀,无令须污土。"遂伏剑死。

  《续汉书》曰:司马直,字叔异。洁白,美须髯,容貌俨然,乡闾奉之如神。

  《魏志》曰:初,苏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,皆发服悲哭。文帝闻植如此,常从容曰:"吾应天受禅,而闻有哭者,何也?"则谓吻见问,髯悉张,欲正论以对。侍中傅选掐则曰:"不谓卿也。"乃止。

  又曰:崔琰声姿高畅,眉目疏朗,须长四尺,甚有威重,朝士瞻望,而太祖亦严惮焉。后有曰琰怨谤者,罚为徒隶,使人视之,辞色无挠。太祖令曰:"琰虽见刑,而通宾客,虬须直视,若有所忽。"遂赐死。

  又曰:任城王章为北中郎将,讨乌桓有功,归。太祖喜,捋章须曰:"黄须儿,定大奇!"

  《魏略》曰:刘雄鸣诣太祖,太祖执其手谓曰:"孤方入关,梦得一神人,即汝耶!"乃厚赐之,后亡。太祖平汉中,来降,太祖捉其须曰:"老贼,真得汝矣。"

  又曰:任城王性刚勇而黄须。北伐乌丸,王闻之曰:"我黄须,定可使。"刘备使刘封挑战。王骂曰:"卖履舍长,而使假子拒汝公乎!我黄须来击之。"

  《吴录》曰:朱桓还屯濡须,权祖之。桓奉觞曰:"臣当远去,愿一捋陛下须,无复恨。"权凭几前席,桓进捋须曰:"臣今日真谓捋虎须也。"

  《献帝春秋》曰:张辽问吴降人曰:"向有紫髯将军,长上短下,大便马,善射,是谁?"降人答曰:"是孙会稽也。"

  《蜀志》曰:张裕为刘璋从事,侍坐。其人饶须,先主嘲之曰:"昔吾为涿县,特多毛姓,东西南北皆诸毛也。涿令称曰:诸毛绕涿居乎?"裕答曰:"昔有作上党潞长,迁为涿令者,去官还家,时人与书,欲署潞则失涿,署涿则失潞,乃署曰涿君。"先主无须,故裕以此及之也。先主常衔其不逊,后诛之。

  又曰:马超来降,关羽护前,书问诸葛亮,亮答书曰:"孟起当与益德争先,未若髯之绝伦。"羽多须,故亮谓之髯。

  《晋书》曰:羊祜既卒,武帝素服,哭之甚哀。是日大寒,帝涕泪沾须,皆为冰焉。

  邓粲《晋纪》曰:浈阳令羊嗣,贪而不治,县功曹吏共逐嗣。嗣饶须,乃以嗣淖沈阑中。始兴太守尹虞闻,大怒,手剑功曹。(虞,字王卿,长沙人也。)

  又曰:王彪之,字叔武。年二十,须鬓皓白,时人谓之王白须。

  又曰:张华多须,常以帛缠之,陆云见之,笑不能止。

  又曰:桓温少与沛国刘惔善,惔常称之曰:"温眼如紫石棱,须似猬毛磔,孙仲谋、晋宣王之流。"

  《晋中兴书》曰:冉闵杀石鉴及羯胡数万人。于时人有高鼻多须者,无不滥死。

  崔鸿《前赵录》曰:刘聪以谗慝故诛詹事曹光。光临刑,举止自若,谓刑者曰:"取席敷之,无令土污吾须。"

  又曰:刘玄海,姿仪魁伟,身长八尺四寸,须长二尺馀,当心有赤毫三根,长三尺六寸。

  又《前秦录》曰:苻坚每日:"自王丞相薨后,须发中白。"(王丞相,猛也。)

  《宋书》曰:山阴公主淫恣,见褚彦回悦之,以白帝,帝令就之。彦回不从,主曰:"君髭须如戟,何无丈夫意?"

  《南史》曰:宋武帝狎侮群臣,各有称目,多须者谓之羊。

  《三国典略》曰:齐许惇长须,垂至带。省中号为长鬛公。文宣尝因酒酣,握惇须称美。遂以刀截之,惟留一握。惇不敢复长,人号为齐髯公。

  又曰:侯景使宋子仙等执梁湘东王世子方诸及中抚军长史鲍泉、司马虞预于郢州。是日,子仙等至,百姓奔告方诸,以五色杂彩编鲍泉白须,对之双六,弗之信也。告者既众,方命阖门。县门未下,子仙已入,方诸等膜拜,而鲍泉遁于床下。子仙窥见泉素髯间彩,疑愕惮之。及其被执,莫不惊笑。

  又曰:李庶,黎阳人,魏大司农谐之子也。以清卞每接梁客。徐陵谓其徒曰:"江北惟有李庶可语耳。"庶无须髯,人谓天阉。崔谌尝玩庶曰:"教弟种须,取锥刺而为窍,以马尾插之。"世傅诸崔多恶疾,以呼沲为墓田,故庶答之曰:"先以方回施贵族,艺眉有效,然后树须。"邢邵笑谓谌曰:"卿不谙李庶,何故犯之?"

  又曰:周太子赟有失德,柱国王轨因淖社上寿,捋武帝须曰:"可爱好老公,恨后嗣弱耳。"

  《唐书》曰:太宗幸翠微宫,授司农卿李纬为民部尚书,房玄龄时在京城留守。会有自京师来者,太宗问曰:"玄龄闻李纬拜尚书,如何?"对曰:"玄龄但云李纬大好髭须,更无他语。"太宗遽改授纬洛州刺史。

  又曰:李勣病,验方:须灰可以疗之。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。勣顿首见血,泣以陈谢。帝曰:"吾为社稷计耳,不烦深谢。"

  又曰:李光弼母有须数十茎,长五六寸。

  《晏子》曰:汤长头而髯,伊尹蓬头而髯。

  《孙卿子》曰:傅说之状秃,无须眉。

  《庄子》曰:孔子往见盗跖,归,到东门外,适遇柳下季,曰:"不见车马有行色,得微往见跖耶?"孔子曰:"然。吾所谓无病而自灸。疾走料虎头,编虎须,几不免虎口哉!"

  《孔丛子》曰:子高曰:"臣见临屠商焉,身修八尺,须髯如戟,面正红白,幼女不敬之,无德故也。"

  又曰:子思如齐,齐之嬖臣美须眉立乎侧,君指而言曰:"貌可相易,寡人不惜此须眉於先生也。"子思答曰:"非所愿也。但欲君修礼义。富百姓,使伋得寄孥於君之境内,则其庸多矣。"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豫让欲报赵襄子,灭须去眉,自刑以变容。

  《抱朴子》曰:有古疆者,自言四千岁,敢为虚言云:见尧为人长大,美须发。

  《风俗通》曰:不举生鬓须子。俗说:人十四五乃当生鬓须,今生而有,妨害父母也。谨按《周书》,灵王生而有髭,王甚圣神,亦克修其职,诸侯服,享二世,休和安在,其有害乎?

  《世说》曰:锺毓兄弟警悟过人,每有嘲语,未尝屈踬。毓语会:"闻安陵能作调,试共视之。"於是与弟盛饰共载,从东门至西门,一女子笑曰:"车中央殊高。"二锺都不觉。车后一门生云:"向已被嘲。"锺愕然。门生曰:"中央高者两头羝膻。"毓兄弟多须,故以此调之。

  又曰:郄超为桓温记室参军,有奇才、多髭髯,荆州为之称"髯参军。"

  《语林》曰:庾公道:"王尼子非惟事事胜人,布置须眉亦胜人。我辈皆出其辕下。"

  《俗说》曰:有人诣谢益寿云:"向在刘丹阳坐,见一客殊毛。"谢曰:"正是我家阿瞻。"瞻多须,故云尔。

  《广陵列士传》曰:刘瑜字季节,举方正,对策高第,人呼为长须方正。

  《列仙传》曰:丁次卿,汉顺帝时人。至娶妇家,未见礼异。妇出谒客,须髯郁然,其家谢之。次卿举手向妇,须髯即去。

  郭璞《洞林》曰:东中郎参军周稚琰封蚕蛾、蛓虫,使璞射之。璞曰:"射覆得此大落度,必是蚕蛾及毛蠹。"稚琰饶须,故因以调之也。

  ○睫

  《说文》曰:睫,映目旁毛也。

  《释名》曰:睫,接也,捶於匡而相接也。

  《汉书》曰:袁盎曰:"陛下居代时,太后尝病二年,陛下不交睫解衣。"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赵昱字玄达,年十三,母病二月,昱惨戚消瘦,眼不交睫。

  《列子》曰:晋国苦盗。有郄雍者能察盗,於眉睫之间而得其情。晋使视盗,千百无遗。赵文子曰:"周谚有言:'见渊中鱼不祥。'郄雍必死。"俄而群盗杀之。

  裴玄《新语》曰:尹氏之镜,数睫照形。蒸食,曾不如三钱竹箅。

  ○髑髅

  《说文》曰:髑髅,头也。

  《广雅》曰:髑髅,谓之颡颅也。

  《魏略》曰:王忠,先因饥啖人五官,将戏,因从驾出行,过冢间,无何,令俳取道边死人髑髅,系着忠马戏笑。

  《庄子》曰:列子行食於道,见百岁髑髅,搴蓬而指之曰:"惟予与汝未尝死、未尝生也。"

  又曰:庄子之于楚,见空髑髅,骯然有形。击之以马捶,因而问之曰:"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?将子有亡国之事、斧铖之诛而为此乎?将子有不善之行、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?将子冻馁之患而为此乎?"於是语卒,援髑髅,枕而卧。夜半,髑髅见梦曰:"向子之谈者,似辩人也。睹子所言,皆生之累也,死则无此矣。子欲闻死之说乎?"庄子曰:"然"。髑髅曰:"死,无君於上,无臣於下,亦无四时之事,泛然以天地为春秋,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。"庄子不信。曰:"吾使司命复生子形,为子骨肉肌肤,反子父母、妻子、闾里、知识,子欲之乎?"髑髅深颦蹙頞曰:"吾安能弃南面王乐,而复为人之劳乎?"

  《南州异物志》曰:乌浒人得髑髅,破之以饮酒。

  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曰:长沙浦坼县有吕蒙冢,中有髑髅极大。蒙形既长伟,疑即蒙髑髅也。

  裴渊之《广州记》曰:卢循袭广州,风火夜发,奔逸者数千。而已循除烧骨,数得髑髅三万馀,於江南洲上作大坑葬之,今名为共冢。

  《续搜神记》曰:永嘉五年,高荣为高平戌逻王。时曹嶷贼寇,离乱人民,人民皆坞垒自固,见山中火起,飞埃绝焰千馀丈,树巅火焱,响动山谷。又闻人马铠甲声,谓嶷贼上。人皆怕惧,并严出欲击之。引骑到山下,无有人,但见碎火来洒,人袍、铠马、毛鬛皆烧,於是军人走还。明往视,山中无燃火处,惟有髑髅百头,布散山中。

  张衡《髑髅赋》曰:张平子将游目於九野,观化乎八方,顾见髑髅委於路旁,下据朽壤,上负玄霜,平子怅然而问之:"子将并粮推命以夭逝乎?奔丧此土,流迁来乎?为是上知,为是下愚。"答曰:"吾宋人也。姓庄名周,游心方外,不能自修,公子何以问之?"对曰:"我欲告之於五岳,祷之於神祗,起子素骨,反子四支。"髑髅曰:"死为休息,生为役劳。冬冰之凝,何如春水之消!况我已化,与道逍遥,与阴阳同其流,玄气全其朴,云汉为川池,星宿为珠玉,雷电为鼓扇,日月为灯烛。合体自然,无情无欲;不行而至,不疾而速。"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